• 安博电竞首页
  • 光伏电站
  • 投资者关系
  • 新闻中心
  • 案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电站投资与开发 电站建设(EPC工程)

    从一硅难求到跌穿成本光伏产能是否已全面过剩?

    发布时间: 2023-12-11 19:40:40 文章来源: 光伏电站
    【产品描述】

      自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战略以来,光伏行业进入了加速发展期,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屡创新高,作为清洁能源未来替代火电的趋势也愈发清晰。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87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392GW,增量和存量均位居全球之首;全年光伏发电量4276亿千瓦时,接近国内全年发电总量的5%。

      光伏产业链最重要的包含上游的硅料、硅片,中游的电池片、组件,以及下游的光伏发电系统等关键节点。随着光伏产业新增产能的持续不断的增加,行业内外对当前产能是不是已经过剩有不同看法。侦碳家将重点分析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这四块的产能和供需平衡情况。

      多晶硅是以工业硅为原料进行提纯后的产物,按纯度不同可分为太阳能级(6N-9N)与半导体级(11N),太阳能级多晶硅料主要使用在于光伏产业链中的硅片制造环节。

      2020年以前,我国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增长就均已持续高于全球水平。至2020年,我国多晶硅产能已达45.7万吨,已占同期全球产能60.8万吨的75%;我国当年产量也达39.6万吨,已占同期全球产能的76%。

      2020年9月22日,随着我们国家正式提出双碳战略,光伏电站建设由此掀起了又一轮热浪,直接带动了对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上游需求的迅速增长。

      与组件扩产仅需3-6个月的较短周期不同,多晶硅料新增产能却并非一蹴而就,不仅要经历十几个月的生产线个月的产能爬坡,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下游需求巨大缺口,上游多晶硅料市场出现了严重供不应求,市场行情报价应声而涨,开启了新一轮上涨。

      不断创出新高的硅料市场行情报价,也不断刺激硅料新老玩家开足马力追加新产能,自此多晶硅料产能持续数年迅速增加的局面拉开了序幕。

      202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51.9万吨,同比增长了27.5%,全球占比进一步提高。

      但下游需求的上涨的速度更快,其中硅片产量227GW,同比增长40.6%;电池片产量198GW,同比增长46.9%;组件产量182GW,同比增长46.1%。下游需求更快的增长,进一步撕裂了多晶硅供需缺口,导致严重供不应求的硅料价格远高于正常水准近乎“暴利”,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硅料头部企业个个喜笑颜开地赚了个盆满钵满。以通威股份为例,2021年其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平均毛利率仅8.81%,多晶硅的平均毛利率却高达66.69%,形成了鲜明反差。

      巨大的利润率激发了硅料企业新增产能的热情,仅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就在2021年都定下了20万吨多晶硅新增产能项目。

      2022年,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扬,到达顶峰后持续在高位徘徊。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吸引着硅料新老玩家纷纷入局,新增产能项目更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硅料市占率最高的通威股份,甚至在当年4月公告了多晶硅产能规划:通过扩产,在2023年要把多晶硅总产能提升到35万吨, 2024-2026年还要逐步扩大到80-100万吨。要知道,当年全球的多晶硅产能还未超过90万吨,通威股份几乎是要凭一己之力让全球产能翻倍。

      至2022年底,多晶硅年产能的竞争格局得到刷新:通威股份以23万吨居榜首,协鑫科技则以18.5万吨紧随其后,但协鑫科技同样规划了2025年实现100万吨颗粒硅产能的宏大远期目标。此外,还有特变电工12万吨、东方希望13万吨和大全能源10万吨的年产能在列。

      经过众多企业争先恐后扩产多晶硅,至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年产能已有134.10万吨,同比增长73.30%,其中我国多晶硅年产能116.60万吨;同期全球多晶硅产量100.10万吨,同比增长55.90%,其中我国多晶硅年产量约85.70万吨。至此,我国多晶硅产能在全球的占比一跃超过了90%。

      但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仅230GW,同比增长35.3%,还不到多晶硅年产能增长率的一半。如果按同期全球多晶硅年产能134万吨的进行折算,已能满足近400GW新增装机容量。至此,多晶硅供求关系隐约出现反转迹象。

      进入2023年,不但之前已经上马项目的新增产能在陆续释放,硅料企业还在继续规划新增未来的多晶硅产能。2023年仅前三季度,我国多晶硅产量已增至约100万吨,全球全年的多晶硅产量预计能够完全满足500GW的光伏装机容量需求,而同期实际装机容量需求预测仅有330GW,多晶硅供过于求的趋势愈发明显。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多晶硅产能产量供过于求不断加重,造成多晶硅价格在2023年2月登顶20多万/吨后,即开始持续下跌,最低价甚至一度接近6万/吨,这已经是一线硅料企业的成本线,部分硅料企业因此选择停产检修,以避免越卖越亏的局面。而宝丰等企业则选择将新增产能延迟投产,以避免投产即亏的窘境。

      虽然硅料价格下半年也曾一度反弹上涨,但很快又将迎来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等头部企业共计40万吨新增产能的投产,供需将再度失衡。

      2024年,随着更多新增产能大规模释放,产能过剩恐难以避免,多晶硅价格可能还会在低位徘徊。

      多晶硅产能过剩虽然影响了供需平衡,但未必都是坏事。新增产能往往伴随着更低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有利于促进落后产能在竞争中被不断淘汰,长久来看有利于企业和行业降本增利。

      与多晶硅扩产类似,硅片也受益于双碳政策带来的光伏装机容量需求猛增,从2021年起,硅片企业同样大量新增产能,扩大硅片供给。2021年硅片产能前10的企业,基本都选择了扩产,同期公告扩产的产能占总扩产产能75%。

      在硅片环节,隆基绿能TCL中环同为大小王,两者产能相加占据了硅片领域的半壁江山,因此硅片环节形成了双雄统治的格局。其中,隆基绿能在2022年产能即达133GW,次年增加到190GW,未来还将继续新增100GW产能,2023年比2019年增长高达3.52倍;而TCL中环同样不甘示弱,2023年产能达到180GW。2023年我国硅片总产能已超越了需求,这也是当期硅片价格会出现腰斩式下跌的主因。

      硅片产能第一的隆基绿能,除了继续积极布局硅片,在下游的电池片和组件领域,新增产能也非常明显。

      与硅料产能过剩情况类似,随着2021年开始的扩产,全球硅片产能也在激增。2022年全球硅片产能已有650GW,2023年更是迅速增加到950GW,而同期全球对硅片的需求仅600GW,产能已明显过剩。

      未来随着建设中的新产能陆续投产,硅片产能过剩问题在2024年可能还会加深。不过由于硅片的产能建设周期仅6-9个月,仅有硅料产能建设周期的一半,因此会降低牛鞭效应造成的产能过剩浪费。

      业界对硅片产能过剩的担忧,同样也反应在价格上。硅片产能过剩的大趋势下,随着今年上游硅料价格急跌,硅片价格也随之下跌

      此外,大尺寸硅片取代小尺寸硅片已成为趋势,因为这将有利于提升下游组件的发电效率,同样也会影响新建产能。当前,156.75mm和158.75mm规格正面临淘汰,166mm暂时成为主流,182mm和210mm的产能则在迅速扩大,预计很快将流行并替代小尺寸硅片。

      硅片的下游是光伏电池片,当前技术正处于快速更新迭代中,且业界对主流技术方向的意见尚不统一。

      其中,PERC电池片当前的市占率超过85%且工艺非常成熟,但存在能量转换效率上限仅23.5%的理论瓶颈,未来难逃更新换代的命运。其余则均为N型电池,包括TOPCon、HJT和IBC三大主要方向,均具有超过24.5%的能量转换效率。

      TOPCon除了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能够正常的使用现有PERC生产线升级是其又一大优势。上市公司中的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均认为TOPCon具有更高的量产效率、更优的量产成本、和更明确的提效降本路径,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将是最具性价比和商业化价值的电池技术路线之一。

      而HJT则受到爱康科技的热捧,但其最大缺陷是单位成本过高影响应用,且没办法使用常温银奖而一定要使用低温银浆(目前只能从日本进口)。

      而IBC虽然拥有超过25%的理论能量转换效率,但技术难度和成本均距离商业化距离很大,目前爱旭股份在主推。

      受双碳政策带来的光伏装机容量迅速增加,电池片同样迎来了产能新增。目前电池片产能由通威股份领衔,爱旭股份和钧达股份紧随其后,形成了“三国”局面。

      至2023年,硅料龙头兼电池片龙头通威股份已经实现了90万吨产能,遥遥领先于行业第二爱旭股份。

      至2023年底,电池片环节产能超过900GW,而一些券商预测,2023年和2024年全球需求预测分别为525GW和645GW,因此电池片同样难逃过剩局面。

      作为电池片下游的光伏组件环节,一般的情况下利润率相对更高。基于上述同样逻辑,近期光伏组件的产能增长也很明显。2023年1月迄今,组件环节投产的项目达到47个,实现产能269.95GW。其中,TOPCon组件项目投产31个,落地产能达207.6GW;HJT项目投产10个,落地产能将达34.4GW;高效单件项目投产5个,落地产能为26.8GW;钙钛矿项目投产1个,产能为0.15GW。

      同样至2023年底,组件环节产能超过900GW,远高于2023年和2024年全球需求预测值525GW和645GW,产能供过于求。其中,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是组件领域的原四强。随着通威股份一体化战略的贯彻实施,由于其有着进入组件前三的夙愿,其继续追加的100GW新产能将加剧组件产能过剩的局面。

      市场组件价格自年初下降至今,同样也经历了腰斩。当组件价位低至1.1元/W时,光伏组件龙头隆基绿能的副总裁李振国曾发出警告:“光伏组件出现低至0.1元/瓦的非理性价格,全产业链都难以盈利。”

      但今年10月18日,华电集团第三批光伏组件集采中不但击穿了0.1元/瓦的地板价,还首次出现了0.9933元/瓦的更低价;更有甚者,10月30日开标的国家能源集团2023年度光伏组件集采中,最低报价仅为0.945元/瓦。

      而湖南晓光模具分布式光伏项目光伏组件采购的中标候选人以0.945元/瓦低价中标后,曾耐人寻味地表示:当前行业就是这样的价格,不由某个项目、某个公司、某个人导致,而是整个行业的趋势。

      由此看来,随价格持续低迷并多次击穿行业成本线,组件利润率将告别曾经丰厚的过去,组件企业将进入紧贴成本线求生存的局面。

      综合上述分析,今年前三季度,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70%,产能过剩导致了供过于求的矛盾,进而引发价格持续下跌。预计价格在低位徘徊的局面在2024年可能会持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自己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答朋友疑问兼论光伏是个啥玩意

    下一篇:本周光伏供应链价格(20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