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博电竞首页
  • 光伏电站
  • 投资者关系
  • 新闻中心
  • 案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动力电池存活企业不超过10家?
    发布时间: 2024-04-03 15:32:49 文章来源: 新闻中心

      2023年11月开始,一张截图在网络上流传。图片内容显示,天津捷威保罗技术中心T6产品线在内的多个部门宣布“统一组织脱产培训”、非基层人员统一放假,自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22年一季度,捷威动力也曾一度以1.02%的市占率跻身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第十名,不过,到了2023年,前十的榜单中已不见捷威的身影。目前,捷威动力拥有盐城、长兴两大生产基地,有效产能10GWh,2023年1-10月,捷威动力装车量0.88GWh,市占率0.3%。

      在23年8月的发布会上,捷威动力的CEO曾放出豪言:“公司计划2025年达到100GWh的动力电池生产能力”,短短4个月后,公司就宣布停产停工,令人唏嘘。

      如果说捷威动力此公司仍不具备足够的代表性,那么知名电池大厂蜂巢能源宣布已启动包括“减人增效”在内的多项改革措施显然更具说服力。

      2月27日,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曾在微博中表示:“公司为了应对行业形势变化,产能过剩,价格内卷,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形,刀刃向内,从1月起已启动深度变革”。这中间还包括“对产业布局进行收缩、加大实施末位和绩差人员淘汰、科学排产,减人增效”等措施。

      从2019年到2022年,蜂巢连年亏损,愈发严重,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7.01亿元、-11.54亿元及-22.56亿元,4年内累计亏损超44亿元,毛利率也远低于行业中等水准。2023年,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8.69GWh,市占率2.24%,位列第六;储能产品占其总营收的1.63%。

      2023年12月22日,蜂巢能源主动撤回了A股IPO申请;高达150亿元的募资额,一度成为了科创板在审项目之最。蜂巢能源对外回应称,“公司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以公司及公司股东的最大利益为重,决定撤回A股申请,并考虑启动其他融资方案。”

      实际上不只是国内厂商,这股寒意在海外市场依旧不减。去年11月,全球第五大电池厂商来自韩国的SK On公司暂停了其在韩国瑞山市(Seosan)电池工厂的15GWh的扩张计划。

      无论是“停工停产”还是“减员增效”,无疑都是锂电厂商们基于当下形势所做出的应对之策。

      捷威动力在“放假及培训通知”中表述的语焉不详,将其称为“市场及上下游产业链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蜂巢能源倒是显得豁达得多,用下12个字,点出了如今的情形“产能过剩,价格内卷,竞争非常激烈”。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的不断落实,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持续快速地发展。锂电池产量增速明显,2021-2022两年间,锂电池产量增速分别为126.6%、131.5%。2023年,锂电池产量940GWh,其中动力电池产量675GWh、储能电池产量185GWh,总体产量较5年前翻了8倍。

      但2023年,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没有到达预期,加之锂电产能的盲目跟风扩张,致使供需严重错配,产能过剩危机爆发。各大电池厂商均出现了滞销,库存高企;下游需求的减弱逐渐传导至上游,以碳酸锂为代表的锂盐原料价格一路暴跌。为了争夺订单,消耗过剩产能,头部厂商率先发动了价格战,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价格持续走低,而电池成本的持续降低成为了残酷“内卷价格战”的重要支撑。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预计在1000GWh,彼时行业的产能已达到4800GWh;也就是说过剩产能可能高达3800GWh。

      目前,储能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50%左右,像宁德时代这样的超级龙头的产能利用率也在70%左右,而电池产能扩张速度远超市场需求释放速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整个储能行业的毛利率正在逐年下滑。据机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储能系统商的毛利润从2020年的37%下降至17%;储能电芯厂的毛利率也从12%下降至4%。毛利率明显降低是一个信号,它代表着所在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这样的一种情况必然导致产品的盈利能力下降。

      孚能科技在国内动力电池厂商中排名第九,2023年出货量5.94GWh,市占率1.53%。2023年的业绩惨淡,据业绩快报显示,2023年公司营收164.72亿元,同比增长42.14%,但亏损逐步扩大,归母纯利润是-17.74亿元,高额的库存对利润形成了挤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达到了5.15亿元。

      目前,孚能科技除了在建的赣州基地一期项目和广州基地一期(一期规划产能均为15GWh),今年暂时不会有新的动力电池产能落地了。两大基地的二期产能短期内建设的概率不大。参考国内激烈异常的竞争环境,在态势发生结构性变化之前,孚能大概率不会在国内扩厂新的产能。但孚能科技着重强调了海外市场,或将投资的重心转向了海外,并表示“尤其是土耳其基地的扩张战略”。

      鹏辉能源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据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公司净利润5800万元~8500万元,同比下降86.47%~90.77%。

      总结起来,锂电厂商亏损的原因是类似的,大致为两点:受碳酸锂价格下跌及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影响导致产品售价一下子就下降影响收益;较大金额电池存货跌价也影响到盈利。

      储能电池厂商同样在共克时艰,作为刚刚登陆港服不久的瑞浦兰钧对行业陷入周期性危机同样感同身受。2023年12月18日,电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瑞浦兰均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瑞浦也成为了彼时港股市值最大的锂电公司。谁能够想到,仅仅两个多月后,瑞浦兰钧就从“港股市值王”沦为了“上市亏损王”。

      据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3年度净亏损将在18亿元至20亿元人民币之间,2022年同期净亏损为4.5亿元,一举超过了在2023年净亏损近17.74亿元的同行孚能科技。成立至今,其母公司青山集团已经向其“输血”超80亿元。

      目前,整个锂电行业呈现出了高度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超级巨无霸把持着行业动向,另一方面则是广泛的二三线厂商艰难求生。不过,即使是宁王也不能在当前的状况下维持前几年的快速地增长。2023年,宁德时代的净利润增速有所下滑,同比增速大致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但就是这样的成绩也足以优于预期,一骑绝尘,另同业们难以望其项背。

      目前,储能电池(280Ah)的平均价格已经下探至0.4元/Wh左右。对绝大多数厂商而言,这一价格已经低于成本线,仅能覆盖原料、设备折旧等硬性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赔本赚吆喝”已成常态,甚至有“订单越大、亏得越多”这样的畸形现象发生。

      不过,头部厂商普遍选择顶住亏损压力,继续以低价策略争夺市场,甚至敲定更多的产能扩张计划。其背后的基本逻辑在于,只有避免产能利用率降到谷底、维持住基本的流动资金,才能防止像停工停产这样的不可挽回的败局。当行业洗牌结束后,也可以凭借在低价策略中积攒下的客户,掠夺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修复企业利润表,扩大再生产。

      关键在于能否维持手中的现金流。2023年,宁德时代的货币资金较上年增加5.06%,高达2643亿元,占总资产36.85%,这要比二三线厂家几年的营收还要多。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说,“这样一个格局让从业者认识到,我们这个行业的特征是你想卷(杀价格战),但是你没有资格,你卷不到。前面两个老大,谁卷得到比亚迪?谁卷得到宁德时代?下面的弟兄们只能共生共死。”

      也有一些厂商借助银行授信维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截至2023年海辰储能获得了多家银行授信,累计金额达到500亿元;今年,楚能新能源也获得交行100亿元授信。

      如果既没有两强的身价底蕴,也不想瑞浦兰钧背后站着母公司为其持续输血,那你能够生存下来的概率也就大幅度的降低了。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两大龙头弹药充足,价格战完全没有办法令其伤筋动骨,而其他二三线厂商长期亏损下去,不免走到裁员、停工停产这样山穷水尽的地步。你走下了牌桌,你的份额就要留在牌桌上的玩家吃干抹净,成为胜者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的养料,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残酷便是如此。

    上一篇:content

    下一篇:安徽:6GW光伏电池片+6GW组件项目行将开工